2月5日,“学习强国”平台公布了“爱国心·报国情·强国志” 主题征文获奖名单。公司2018级硕士研究生施健作品《投身防疫一线 奉献青春力量》荣获三等奖。
投身防疫一线,奉献青年力量
2020年,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人们原有的工作与生活节奏,整个中国都在齐心协力抗击疫情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员工,应当勇担时代责任,在国家与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,挺身而出。
带着父亲的信念守“沪”北大门
2020年2月6日,是我加入防疫青年突击队后第一次上岗的日子,我成了上海“北大门女孩”,在G40沪陕高速省界道口参与志愿服务。我的一天是从凌晨四点半开始的,正式上岗前,我做了很多心理工作,我也知道这次疫情形势的严峻,但当我到了现场,身边停着很多警车、救护车,周围大批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检测车辆,内心还是十分震动。我的工作是为红外体温报警的车辆人员进行二次复检。全副武装工作超十个小时后,酸胀的小腿、在橡胶手套下被汽水浸皱的手,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线医护人员的不易。饥、渴、闷、憋、行动不便是我穿上防护服后最大的感受,身处密闭的防护服内,呼吸开始急促,30分钟后就会出现胸闷、憋气、头晕的症状,口罩里雾气结成的水珠还会滴在鼻子和嘴巴上,整个人都非常不舒服。如果问我怕不怕,我的回答一定是“怕的”,但支撑我、给我力量去做这些事的是我的父亲。
在我的记忆中,父亲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、乐于助人的人,他是我的榜样与骄傲。虽然他在我大一的时候因为直肠癌去世了,但他对我的教育让我选择带着他的信念不断前行,当我在参加防疫工作心里害怕时,我就想到我的父亲,如果他还在,一定会对我说,没事孩子,加油!
我是横沙乡防疫工作团队中唯一一个员工志愿者,记得一次在等待二次复检的司机叔叔问我:“小姑娘,你多大了,做什么工作的,看着好小,和我们家儿子应该差不多大。”我回答说:“叔叔,我还是员工。”他继续问道:“员工怎么就出来做防疫工作了,挺危险的。”我坚定地回答道:“因为我是一名中共党员,国家哪里需要我们,我们就去哪里。”叔叔一边点头,一边和边上的儿子说:“要向姐姐学习呀!”那一刻,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让我心潮澎湃,也让我内心充满力量,希望自己能为防疫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。于是,在我从小长大的家乡横沙岛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后,我再一次走上了志愿服务的岗位。
返乡老员工战“疫”横沙岛
我的家乡横沙岛位于上海长江口的最东端,是上海崇明三座岛屿中最娇小的一座,横沙岛四周环水,没有与周围陆地衔接的桥梁,坐船是唯一的交通方式。正因如此,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的情况下,横沙岛原本是有一个天然屏障。本以为这样一个小岛不会有确诊病例,但在二月中旬,小岛确诊了两例病人。官方消息出来后,整个小岛都陷入恐慌之中,随后小岛就开始了封闭式的管理,道路管制、健康排查、以及出行限制。但网络上的传闻弄得大家人心惶惶。“某户人家和确诊患者接触过的,很危险”“某某村好几户人家都在全面消毒,而且都有医生每天去他们家检测。”这样的消息在当时有很多,家人和周围的邻居都开始不安了起来。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老员工,在这样一个环境下,我希望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,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回馈社会。于是,我开始了我第二次志愿服务。首先是通过网络做好官方信息的整理传达工作,让大家了解真相不过度恐慌。其次我选择成为主干道岗亭值班志愿者,对过往的人员进行登记劝返等工作。在志愿服务中,遇到年纪大的独居老人外出,他们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消息的接收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,对于封闭式管理也不太理解。这样的人员更是要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地和他们做思想工作。
有一种力量,叫中国青年
在本次疫情阻击战中,除了老前辈们在坚守奋战,更有无数年轻的身影冲锋在前,他们是“80后”“90后”,甚至是“00后”,他们成了医院里的守护神、防护物资生产线上的冲锋者、基层防疫一线的志愿者,是战胜疫情不可或缺的力量。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打磨和淬炼,这一代中国青年,已从需要社会呵护的半大孩子、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,变成了披坚执锐的战士。
在学校我们接受教育,知晓青年员工不仅要有国际视野,还要有家国情怀,要有责任、有担当。在迷茫什么是责任与担当、什么是家国情怀时,这场疫情让我们明白:家国情怀就是始终用自信的目光看着我们的国家;责任与担当就是在社会期盼时我们能扛起责任,在国家有需要时我们振臂高呼“让我们上”。这场防疫阻击战,必将成为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人礼,也将成为激励我们前赴后继、为国奉献的里程碑。
“时间之河川流不息,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,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、创造历史。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,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,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。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提出的要求和期许,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青年选择的方向。在滚滚时代洪流面前,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正在书写自己的答卷,让我们携手创造不悔的青春!